
車誌編輯部
发布不知不觉间,介绍Skyline车系的系列文章已经来到第六代,回顾之前五代的发展,第一代打下了基础、第二代依靠赛车站稳了脚跟、第三代同样通过赛车首次推出GT-R型号、第四代在运动气息上略有回调、第五代虽然依然古老,但定位依然是豪华感满满的C级车。到了第六代,最大的变化就是车型定位的升级,从C级车范畴进入D级车领域。无可否认地,虽然第六代Skyline有许多因为公司内部管理层面、说白了就是王子汽车与日产汽车开发团队的办公室政治问题,导致了R30虽然也有威名在外的2000RS这类高性能型号,但车辆本身依然存在着车架底盘与动力系统的兼容性问题,导致它仍未能重温往日的辉煌。
R30这一代Skyline的底盘来自第四代Laurel(C31),该车同样由樱井真一郎负责开发,所以两款车严格上来说就是姊妹型号,包括多连杆独立后悬挂等配置两者均使用相同的设计,只不过Laurel的轴距有2670mm,而Skyline则缩短至2615mm,从这一代开始,Skyline无论四缸还是六缸、无论双门轿跑车还是四门轿车版本均统一了轴距,另外,R30也是唯一拥有Liftback五门揭背轿车的Skyline。连同出口版本,此代Skyline共配备过9款不同排气量的汽油发动机,包括Z系列、CA系列、FJ系列、L系列等,连同柴油引擎型号,共衍生出多达26种选择,令人眼花缭乱。
图:取消了1600cc级别,取而代之的是1800cc,而2000cc级别则不变,也就是说,虽然还位处2000cc法定界线以下,但车型定位无疑是升了一级。图为2000GT四门轿车型号,车型代号HR30。
图:同样在1981年时首发的型号2000GT Turbo Coupe,车型代号KHR30,它使用L20E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马力有145匹,算是次级顶配动力型号了。
图:注意档杆前方的右侧按钮,这个就厉害了,这是日系车企首次装备的电子软硬度调校避震控制器,今天很多自主品牌的脑残文章,总喜欢唏嘘这类配置为“电动车时代的高科技”,拜托,Skyline在1981年就开始列为部分型号的标配了。也就是40年前产物,嘚瑟个啥子?
图:2000GT Turbo Coupe,留意下图的后窗是可以升降的设计。
图:这是第六代特有的五门揭背式车身结构,名叫2000GT Turbo Hatchback,车型代号RHR30,到了第七代之后便被取消。
图:这两张图都是五门揭背的内饰,上面是手动档、下面是自动档,连方向盘设计都不同。档杆前的控制面板是音响的定位控制杆,当时的汽车音响没有电子定位功能,但可以用摇杆控制。
图:这是旅行车版的Skyline Estate(VR30),1981年10月与2000RS一同发布,因为它被作为商用车定位,所以机械配置相对较低,大多都是1800GL,使用四前速手动档。
图:商用车的配置低是可以理解的,没有卡带音响、没有音响定位调教、没有转速表、没有电动后视镜、没有电子避震,方向盘也是最简单的造型。不过这台车在改装车主手上却是被改得最好看的,换装FJ20ET发动机的案例比比皆是,感兴趣的车友可以到日本的Skyline论坛里看看,真会大开眼界。
1983年8月,R30进行了一次小改款,用上新设计的前后保险杠、开始使用门边后视镜取代传统的翼子板后视镜、四圆尾灯的灯罩也加入了熏黑处理等。机械部分的升级包括了四轮碟刹被作为全车系标配,原来的Z18S发动机被新一代的CA18E电喷引擎取代。这次小改款后,日产找到了当红的美国影星Paul Newman(保罗·纽曼)推出联名车款,相信经常看电影的人都听过他的大名,但很少知道,其实保罗·纽曼还是一位专业赛车手,因为在1969年拍摄电影《Winning》接受过赛车培训而爱上了这项运动,并在1972年以PL Newman的名字开始参加SCCA赛事,曾在1976、1979、1985、1986年赢得年度总冠军;在1979年驾驶保时捷935在利曼24小时耐力赛上夺得全场第二、GTX组别冠军的成绩。在保罗纽曼的赛车生涯中,他所使用的赛车绝大部分都是Datsun或者Nissan,也因为这种长年合作关系与日产建立深厚的友谊,在1983年10月,日产便以2000RS-X(DR30XFE)和2000 Turbo GT-E基础上推出保罗纽曼版。
图:在中期小改款后推出的Paul Newman版,后来Newman的名称也成为了R30的绰号。该版本基于2000GT-ES基础上打造,车头、后翼子板等都有保罗纽曼的签名贴纸。
图:留意档杆前方的电子避震旋钮,是的,Skyline R30是日系里首款装备电子软硬调校的车型,从1981年开始的2000GT高配型号均可以见到。
虽然第五代、代号C210的Skyline目录里已经见不到精神领袖般的GT-R型号,但其实在樱井真一郎的心目中,对于Skyline车系的高性能追求和定位是不会消失的,所以,只要在适当的时机下,它的高性能版本一定会再战江湖。S20因为排放问题而被迫停产,这个客观存在的现实并不能以意志为转移,当然,日产并没有停下同级别新引擎的开发,而这台新的DOHC高新能机器便是直列四缸的FJ20E。没搞错吧?用一台四缸机接替六缸机?是的,这里真没有搞错,首先80年代初时,很多高性能四缸机的实力已经能吊打直列六缸,尤其在1982年FIA开始执行Group B组赛例前,欧洲各家赛车名门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研发直四系统,日产当然看得到这股潮流,而在内部,接替L系列引擎的RB系列仍在开发中,而且按照进度发展,估计要等到这一代Skyline换代前后才能完成,所以权衡之下,宜商用又宜赛用的FJ20E引擎便成为最佳选择。
图:1981年10月,使用FJ20E发动机的2000RS推出,车型代号DR30,新的动力系统是全车的主要卖点,DOHC 4哗佬,两千cc百五匹,在当时而言绝对是高性能车型。即使到了今天,仍有不少车迷喜欢2000RS,其自吸FJ20E引擎也是一个时代的代表作。
图:只保留了电子避震,其他大部分装置都被拆除以减轻车重。
图:国内很多人以为红头引擎是本田的专利,其实非也,在笔者的印象中,日系车的红头、蓝头等,都是源自日产。
这台FJ20E发动机的气缸盖采用了全新的设计,它由铝合金制成,采用了五角屋顶型燃烧室设计、进排气门夹角达到了60°,正时链条采用双滚链条设计,缸径89mm、冲程80mm,气缸中心距与H20型相同,排气量1990cc;中缸为铸铁材质,五个曲轴轴承;进排气门的进气道、气门口设计与S20相同;供油系统则使用日产第二代ECCS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自然吸气版FJ20E的压缩比为9.1,FJ20ET为8.0,增加中冷器的FJ20ET为8.5,至于最强的准赛车版本被称为FJ24,缸径和冲程扩大至92mm和88mm,压缩比高达11。这台引擎虽然在当时、甚至放到今天仍可被纳入高性能范围,但它也存在许多特点和问题,例如每一台FJ20或者24引擎均采用全手工制作方式生产,安装精度非常高;FJ系列引擎每一款都有橡胶容易老化的问题;而最大的问题是日产发动机与王子设计团队研发出来的车型都存在兼容性问题,当然这类属于办公室政治问题,咱们就不展开说了。种种的问题,导致了FJ系列引擎的生产周期很短,从1981年10月投产,到1986年2月便停产,接替它的就是名震车坛的SR系列。
图:使用了Garrett AiResearch涡轮增压器的FJ20ET发动机,最早出现在1983年2月的前期款2000 Turbo RS上,车型代号DR30JFT,拥有190匹的最大马力,当时号称史上最强Skyline。
1981年10月2日,日产发布了使用FJ20E引擎的2000RS型号,车型代号DR30,其设计思路是尽量降低车重,让四缸机能发挥出过去六缸机的推重比,所以2000RS上的许多舒适设备被列入选配清单,车身净重1130公斤,而FJ20E则可提供181牛米及150匹的推动力,这样算起来,大概就跟今天的GK5差不多的推重比,放在当时已经算是一台快车了,当时也有不少媒体猜测这会不会是新一代GT-R的热身型号,但得到的回复很直接:GT-R的传统是六缸机,所以2000RS不会是新一代的GT-R。1983年2月,使用FJ20ET发动机的2000 Turbo RS发布(DR30JFT),最大扭力达到226牛米、最大马力190匹,在当时,它也被称为“史上最强Skyline”。2000RS系列的最终改良型号2000 Turbo Intercooler RS推出,该车又被称为Turbo C,车型号代号DR30JFS,最大扭力达到246牛米、最大马力205匹。
图:前期版的2000 Turbo RS、也就是190匹版本其实很容易分辨,那就是看涡轮进气管(正压管),因为没有中冷器,所以涡轮压缩后直接进入节气门。
图:50周年纪念版,因为日产的成立日期是按1933年11月26日计算的,而不是按照Datsun成立的1914年算的,所以这个50周年是日产的周年庆。
图:R30这一代动力性能最强的2000 Turbo RS是小改款之后推出的,后视镜已经在车门上,留意前扰流器左边的开口也是普通版没有的,它后面就是中冷器,其最大马力为205匹。
图:另外还有四门轿车版本,车型代号DR30XFS。
图:相比2000RS,车内的配置恢复了许多,音响等等全部配上了,四门轿车重量达到了1200公斤,Hardtop车身结构的双门版车重为1210公斤,也算是合理范围吧。
FJ24引擎由Silvia 240RS(S110)生产了两百台(50台右舵、150台左舵)以符合国际汽联的Group B组规格,用于WRC赛事。而使用FJ20ET的Skyline R30,在赛车领域的使用更为广泛,稍加改装便可参加Group A组房车赛、在1986年的澳洲房车赛上击败宝马三系夺得制造商冠军;经过重度改装后的Super Silhouette则符合Group C组赛例,用于参加日本原型车锦标赛。
图:FJ24是一台赛车引擎,虽然使用双化油器供油,但民用型号的最大马力足有240匹,赛车版则改用高角度凸轮轴、干式油底壳、高压缩比下,280匹不是问题。
图:这是1982年的Skyline Super Silhouette赛车,当然了它其实只是用了一些R30外壳装装样子,轴距同样是2615mm,但蒙皮后的车架其实跟F1相近,使用LZ20B涡轮增压直四引擎,2082cc,最大扭力539牛米/6400转、最大马力570匹/7600转,符合Group 5组赛例,1982年5月投入赛事,合共获得7场比赛胜利。
图:在ATCC赛事上夺得B组制造商冠军的DR30RS。
1985年8月31日,第七代R31的发布也宣告R30要退役了,不过,它的Estate型号被继续生产至1990年2月,如此算来,R30从1981年8月发布至1985年8月退市,其生命周期仅有短短四年时间,不过其最后统计出来的产量数字也达到了406,432辆,其受欢迎度基本与第五代C210系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