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誌編輯部
发布还记得小编十多年前在刚入行的时候,就听不少前辈提起过Buddy Club这个品牌,它来自日本,从创立至今已经有超过30年的历史。对于这个品牌,可能不少人与小编一样,接触得最多的是他们绞牙避震和轮圈,可Buddy Club可并不只是一家生产避震的厂家,他们还有丰富的产品线。今天小编就和大家简单介绍下,这个使用本田思域作为赛车起家的品牌的故事吧。
Buddy Club由F3赛车手柿本三十四(Mitoshi Kakimoto)先生于1989年创立,总部位于日本三重县铃鹿市。创立该品牌的目的,是柿本先生希望能将自己在从F3赛车累积的技术投放进房车赛事以及民用车型上。所以在1990年,柿本先生便组建了一支名为First Racing的赛车队,并使用第五代思域(EG)作为赛车,参加了在铃鹿赛道举办的One Make Racing Series(单一车型赛事),结果初战便赢得了该赛事的冠军。这场赛事除了赢得车队的开门红外,更坚定了柿本先生开发产品的信心,于是柿本先生与初创的开发团队们开始着手研发Buddy Club Miracle铝制避震器,以及Buddy Club Front Lip Spoilers(前唇扰流器)。
要注意的是,Buddy Club的第一支车队并不是叫做Team Buddy Club,而是叫做First Racing。
1990年在铃鹿赛道获得首冠之后,1991-1993年的这段时间里,Buddy Club继续使用EG思域赛车参加单一车型赛事并赢下了多个冠军。从此开始,Buddy Club这个改装品牌的名声开始在车坛流传。与之前不同的是从91年开始,EG赛车已经装上了Buddy Club Miracle铝制避震器,以及Buddy Club Front Lip Spoilers(前唇扰流器)。
时间来到1994年,随着Buddy Club这个名字在赛车界名声大起,柿本先生也正式成立Team Buddy Club车队。创立该车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测试和开发Buddy Club在赛用和民用领域的产品,例如Buddy Club P1 Wheel。同时Team Buddy Club开始参加日本N1耐力赛,参赛车辆依然是思域EG。
那个....咱们是来看车的,能麻烦这位小姐姐稍微让让吗(不过,这件Buddy Club的衣服是挺好看的)。
1996年,该年是Team Buddy Club参加N1耐力赛的第三年,也是Team Buddy Club第一次使用EK思域赛车参与到当时在超级耐久赛中,而其在组别也是当时竞争相当激烈的组别,但Team Buddy Club依然还是赢得了该组别的冠军。有此名声,也吸引来了日本其他品牌的关注,例如Nismo。这年日产高性能部门Nismo找到Buddy Club合作,共同打造一套用于GT-R(BNR32)赛车的避震器,Buddy Club欣然接受,而这也是第一次Buddy Club打造非本田用的赛车避震器。
96年的Buddy Club除了参加了超级耐久赛之外,他们同时也参加当时的日本GT锦标赛(SUPER GT前身),不过此时他们已经并非使用本田的车型参赛,而是选择了丰田的MR2作为赛车,而这也是因为有了与Nismo合作,所以才让他们有更充足的信心开发其他车型使用的产品所致。
96年Buddy Club使用了一台丰田MR2赛车开始参加日本GT锦标赛,有了GT-R(BNR32)赛车这个开头之后,Buddy Club就开始改装本田之外的其他品牌的赛车用于参加赛事了。
1997年,Buddy Club继续参战日本GT房车锦标赛,只不过这次的参赛车辆不再是MR2,而是换成了第六代丰田Celica(AT200)。
同年Buddy Club推出了第一套面向民用车的绞牙避震,名为Racing Spec Damper。
Racing Spec避震器采用了由铝合金材质制成的外壳,增加桶身的硬度并减轻重量,并且该铝合金外壳使用了硬质阳极氧化工艺,确保避震器的美观和耐腐蚀性。
避震器配备了车身高度可调系统,无需像一般的绞牙避震那样,需要通过压缩弹簧的行程以达到降低车身高度,通过转动车身高度调节架一圈以降低2mm的车身高度,以此类推。
Racing Spec避震器还提供多达20级阻尼设置,通过转动位于避震器顶端的旋钮以调整其软硬度,避震器默认的阻尼设置为最软状态,以保证日常行车的舒适性。
当然!无论是多贵的避震器都会因为长时间使用,出现油封老化导致漏油的现象,还是因为经过长时间的激烈驾驶导致避震器油高温,失去阻尼力等现象发生,所以Buddy Club将为这些避震提供翻新修复服务,让避震器回复到最佳状态。
Buddy Club推出的第一款轮圈P1 Wheel,这款轮圈在开售之初就大受欢迎,时至今日Buddy Club还有陆续推出该轮圈的复刻版。轮圈的数据为17寸,5孔、ET38、7.5J。
1998年,Buddy Club开始进军亚洲市场,首批进入的地区便是咱们中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因为香港是亚洲地区为数不多使用右舵车且赛车文化发达的地方,而台湾地区在90年代曾是全球主要的汽车升级改装零部件生产基地,而且赛车文化起源早,无论明着暗着的赛事都在亚洲地区甚具影响力,再加上这两个地区都活跃着许多JDM车型,日本离这两个地区都不算太远,所以Buddy Club才会选择在这两个地区作为品牌国际化的第一步。
AAI(全美国际)是亚洲地区屈指可数的汽车改装公司,同时也拥有许多国际知名改装品牌的亚洲甚至亚太区总代理权,更常年参加国际性的赛事,在行业内的知名度非常高。而Buddy Club的亚太区总代理权也交由AAI全美国际运营。
1999年Buddy Club走出亚洲进入美国市场,并在一年后推出超轻量铝合金锻造轮圈P1 Racing Wheel QF。2001年Buddy Club带着EK思域战车参加ATCC(亚洲房车锦标赛),在参赛的第一年Buddy Club就获得了车手和团队系列赛的冠军,同年Buddy Club还发布了赛用避震器P1 Racing Damper。
2003年Buddy Club将战车换成了第七代思域Type R(EP3),用来参加当年的N1耐力赛。
2002-2010年这段时间里Buddy Club一直将注意力放在以亚洲为中心的ATCS等房车系列赛,使用了DC5、CL7、EP3、EK9等经典车型参赛,并多次获得冠军。同时还和Team-AAI(全美国际车队)合作,实现连续9届台湾国内房车锦标赛管局的壮举。与此同时,Buddy Club还积极参加美国、澳大利亚、泰国等地区的Time Attack赛事。
2011年Buddy Club使用两台本田思域FN2参加ATCS赛事,并毫无悬念的获得了当年的出色车手和团队系列赛冠军的身份。
2012年,Buddy Club参赛的战车再次升级,换成了麦拿伦的MP4-12C赛车,用来参加欧洲Blacpan-GT系列赛。
图中正是该赛车在澳门格兰披治赛道飞驰。
2013年,Buddy Club开始参加ALMS(亚洲勒芒系列赛)GT Asia的澳门大奖赛,2014年比赛车辆除了MP4-12C GT3之外再增添了一台宝马Z4 GT3。使用两台赛车参加ALMS赛事,并在参赛的第二年获得冠军,也因此Buddy Club获得了参加2015年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资格。
2015年,Buddy Club车队首次完成了勒芒24小时耐力赛、ALMS系列赛、GT组别和LMP3组别,可谓是战果累累。
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Buddy Club也有陆续推出各种类型的车辆升级零件,例如咱们之前公众号介绍过的P1桶椅。另外还有车辆外挂电脑、排档头、排气等等。
Buddy Club作为一家使用本田赛车起家的改装品牌,虽然它并没有像Spoon、Mugen那样的极致,但是其在赛车界的成绩的确也是不容小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