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誌編輯部
发布说到咱们国内的汽车后市场避震器升级品牌,这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原来不少知名品牌都出自咱们台湾省。这更多的是由历史原因造成,1990年代是汽车工业大发展时代,全球的汽车后市场领域、尤其是改装这门细分市场更是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国际上很多新品牌都是在这个时间诞生,作为当时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地区自然也接到了这波红利,凭借着相对低廉的劳动力,很多掌握避震研发技术、又没有充足实力建厂的品牌找到了台湾工厂为其代工,这也使得台湾在这方面的技术积累变得丰富、产业链也发展得较为完善,直至2010年代前,台湾地区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改装零件生产基地,且没有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不少从业者发现,光靠代工也就只能赚到微薄的代工费,而且后市场产品跟经济繁荣度、路政管理政策等紧密捆绑,全球大环境好的时候,市场欣欣向荣,订单排队;之后遇到1997年、2008年那样的金融海啸,市场一片凋零。于是,从1990年代末、2000年代初开始,台湾很多具备研发技术的前代工厂开始自创品牌,走自主发展道路;随后两岸政策的宽松,又让这些台湾品牌迎来了进一步发展,有了这个基础,开始了前往欧美日市场开疆拓土。而BC Racing就是其中几位得以成功国际化的品牌之一。
BC Racing中的BC来自其母公司台湾柏釧企业有限公司(Bor-Chuann),于1999年12月在台湾省南投县成立的公司,在公司成立之初就一直开始致力于研发汽车后市场使用的高性能避震器。2003年,公司改名为柏釧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并于次年,也就是2004年正式成立自有汽车后市场升级品牌“BC”,但因为与美国一家生产高性能活塞产品的品牌同名,所以使用“BC Racing”作为商标。2006年5月,雾峰新工厂建设完成并正式开始投入使用,同年的9月推出BC品牌下的首款绞牙避震BR Type,也就是现就依旧拥有大量装车量的“BC BR”。
图:早期推出的BR Type绞牙避震只是单一型号,而现今的BR已经从BR Type发展成BR Series,成为一个BR系列。
2007年1月,BC通过了ISO90001:2000年版的品质管理系统国际标准认证。2009年,公司荣获第12届金峰奖杰出企业。2010年,原本只做后市场升级避震器产品的BC开始涉足锻造锻造轮圈领域,于2010年5月正式推出BC锻造轮圈产品,同时增设铝圈制造厂。2011年,BC将自家的轮圈产品送往日本VIA进行测试,并获得了日本JWL/VIA认证。2015年,BC购入了自家的首台轮圈锻造机,并正式投入使用。2018年,位于台湾省彰化市的新工厂完工,将轮圈业务和避震器业务整合在一起。
图:和避震器品牌BC Racing一样,隶属于柏釧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BC Forge轮圈品牌。图中产品为BC Forge旗下的双片式锻造轮圈,和传统一体式锻造轮圈相比,双片式锻造轮圈能允许轮圈辐条更加多变,当然,在轮圈整体刚性上也会略微逊色于一体式锻造轮圈。
在赛场上BC Racing也有和众多车队合作,当中包括场地赛以及Formula Drift漂移大赛。在赛场上,对车辆避震器的响应速度、支撑性、热衰退性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从赛场上所累积下来的经验,能让BC Racing更好的优化自家产品。下面我们就来讲讲BC Racing从2004年至今,这20年的发展时间里BC Racing都有些什么汽车后市场升级绞牙避震产品。
首先是面向日常街道和山路驾驶所使用的运动版绞牙避震BC V1,该避震器具有30段阻尼可调、全长可调、单筒式设计,并可选装金属鱼眼塔顶。V1是目前BC Racing旗下最为入门的绞牙避震器产品,在V1系列旗下还分有VS、VT、VL、VN、VH等多个型号。
图:图中这套为选装了金属鱼眼塔顶的V1系列避震,鱼眼塔顶能为悬挂系统提供更多的倾角可调角度,用家可根据自身需求在进行四轮定位时进行调整。
接着是被称为街道进阶版的BC BR系列,该绞牙避震具有30段阻尼可调、车高全长可调、单筒式设计、特殊绞牙托盘下座(避免后期出现松脱现象)、铁制下座设计。避震器筒身直径加大到53,以增加避震器油容量,以减缓热衰减,和V1一样均可选择金属鱼眼塔顶。在BR系列旗下还有RS、RA、RH、RN型号可做细分选择。
图:BC BR系列绞牙避震也是目前众多车友会选择的BC绞牙避震系列,其有着比V1相对更高的性能,同时也能满足的街道日使用。
专为场地赛使用、兼具一定街道使用性能的BC ER系列,BC ER系列是一款拥有2-Way阻尼可调的赛用绞牙避震(2-Way是压缩、回弹),可调整幅度均为30段。避震筒内采用了Double Digressive活塞、外接氮气瓶以大幅度增加避震器阻尼油的油量、车高全长可调、高刚性铝合金下座等,以满足场地赛使用环境下车手的需求,以及各位车迷的日常走街需求。
图:BC ER系列绞牙避震,虽然官方在宣传该绞牙避震时提到过其兼具一定的街道日常使用,但带有氮气碰加上2-Way避震器阻尼可调,对于单纯只在街道使用就显得性能过剩了,因此各位如果的用车环境基本上都是围绕城市通勤和偶尔周末跑跑山,BC ER的性价比并不咋地,还不如选择一套BC BR来得实在。
至于剩下的DS、RM、HM、ASP(车高可调短弹簧),在本文就不过多介绍了,BC Racing作为一个被不少国内车迷朋友所熟知的汽车后市场升级绞牙避震器品牌,其产品力如何相信也不用小编再多做介绍了,各位用家早就已经帮各位验证过了。当然,同样来自中国台湾省的知名绞牙避震制造商可不止BC Racing一个,至于其他的,咱们在日后还会为各位一一搜集和介绍。